文明互鉴系列讲座(114):陈谦平教授纵论二战视域下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发布者:中外文明交叉科学发布时间:2024-06-06动态浏览次数:10

202464日下午,应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校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的邀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谦平教授在天挺阁(127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视域下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心执行主任、历史学院江沛教授主持,贺江枫、张岩、马思宇、王薇等老师以及30余位研究生共同参加。

讲座伊始,陈老师即提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尚未得到国际学术界足够重视和应有评价的问题。他认为中国抗战是最早抗击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持续时间最长,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介绍了剑桥大学方德万教授关于重新确定“二战”分期的相关研究,认为其观点有助于打破传统的西方视角,进而凸显以中国抗战为主体的东方主战场在二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进而提醒从事抗战研究的青年学者,应把握的基本立场,以摆脱过去影响抗战史研究深入的诸多困扰。

陈老师还分别从“二战”两个策源地、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击日本的主要战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国间的相互支持和援助等方面,探讨了中国战场之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意义。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因日本和德国分别在亚太和欧洲发动侵略战争而全面爆发的,因而有中国和波兰两个策源地。若以1939年德国侵占波兰为唯一起点,显然是欧洲中心论的表现,所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第一战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不存在。

通过分析二战时期的战场分布,陈老师又进一步论述了中国战场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战区的组建、中国军队在境内和缅甸进行的几次作战,充分体现了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参与国际抗战,对“二战”做出的重要贡献。此外,就同盟国间的相互支持和援助而言,以中国战略原料钨砂出口为例,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物质保证,也为苏联、美国战胜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老师最后谈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总统特别代表威尔基、美国友人杰拉尔丁·费奇等对中国抗战的高度评价,以及以英美主流媒体为代表的国际舆论对于中国抗战的广泛尊重和赞扬。由此可以确认,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野观察,中国抗日战争是以中国抗战力量为主体、以中国为主战场的国际性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讲座结束后,陈老师关于影响西方学界对东方主战场地位认同的因素、包括国际抗战等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江沛教授总结道,陈老师所谈国际抗战,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视角。一方面帮助我们脱离西方中心论的束缚,从全球视野考察中国战场的价值;另一方面将欧洲与亚洲战场进行对比,从中可以观照世界政治、军事、外交格局之间的关联及变化,其跨区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也极具启发意义,期待今后能与陈老师展开更多的学术交流。


(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供稿,曹梦真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