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生命:政治制度史工作坊”顺利举办

发布者:中外文明交叉科学发布时间:2023-10-07动态浏览次数:10

106日,作为历史学院院庆的系列活动之一,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联合举办的“制度·生命:政治制度史工作坊”在历史学院天挺阁(127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历史学院部分本、硕、博学生旁听了会议。

上午10时,会议正式开始。开幕式环节由历史学院青年教师,本次活动召集人马思宇副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致辞。在发言中,余新忠教授十分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参与。同时,他高度肯定了本次工作坊所设议题的学术价值,并预祝本次工作坊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工作坊主要围绕以下四个议题展开讨论:

第一场的主题是制度的延续与断裂。本场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研究员主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凛然副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崔岷教授先后引言。王凛然副教授认为,应从时间意识的角度考察历史的断裂与延续。崔岷教授认为,制度的延续与断裂并不是绝对的,延续中可能存在断裂,断裂中可能也有延续,考察中国近现代史中制度的延续与断裂应当注意内力与外力的相互作用。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金以林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豪副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张展副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文隆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黄道炫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金铮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江沛教授等或以个案阐发对于制度延续的理解,或就制度的定义为何展开探讨。“制度断裂”这一表述是否成立,这一问题引发了学者们的深入讨论。相较于“断裂”,大部分学者赞同研究时更应重视“制度延续”的面向。

第二场的主题是民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本场讨论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江沛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贺江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姜涛助理研究员先后引言。贺江枫教授梳理了当前民国史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问题意识的停滞不前导致研究成果的震撼力缺失;二是史料大量扩充的背景下出现了新材料证明旧问题的现象;三是抗日战争史研究趋热,国共内战史研究趋冷的不平衡状态。他认为民国史研究当前已经进入正常发展阶段,今后可从以问题导向打破以学科为划分的认知,重视列强的在华存在,关注具体史实的重建等三方面继续推进。姜涛助理研究员以汪朝光、罗敏、金以林三位老师所撰关于民国史研究的综述文章为引,就民国史学科的自身定位,史料爆炸与数字时代下的民国史研究等问题做了发言。

研讨环节,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文隆副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郭循春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台湾地区、日本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研究的发展情况。学者们对于民国史的学科定位话题讨论热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金铮教授表示民国史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研究对象的扩大以及理论、视角与方法的变革可以推动民国史研究继续发展。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江沛教授认为研究者应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运用跨学科知识,从而来推动民国史研究走向深入。

第三场的主题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可能进路。本场讨论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金铮教授主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诺助理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郭宁助理研究员先后引言。赵诺助理教授以改革开放史研究为例做了分享。他认为,改革开放时期是一个以政策为基点的时代,政策史研究的进路在于将其与生活、事件紧密联系,重视政策与决策、扩散传播、体制机制、人心世道之间的联系。他表示,改革开放后史料极度膨胀,研究时需要辅之以新技术的运用。尽管关于决策过程的史料相对缺乏,但从社会看政治,尝试将政策和人心、把政治行为与精神世界相结合仍具可能。改革开放时期官员如何应对在权力与道德上腹背受敌的精神状态值得关注。郭宁助理研究员认为中共党史是沟通民国史与共和国史的重要桥梁,中共党史研究是最典型的中国现代史研究。但目前受制于史料的开放程度、研究体制与发表机制以及“政策-效果”型的研究模式,中共党史研究发展实际有限。他认为未来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进路主要在于中共党史研究的历史学化,即在中共党史研究中运用诸如考据学等历史学的基本方法。针对当前中共党史研究中对制度关注少、对政策关注多的问题,他表示应重视制度、政策、人事三者的结合。

第四场的主题是制度史中人的位置。本场讨论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黄道炫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志毓副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张展副教授先后引言。李志毓副研究员援引钱穆先生将政治分为制度与人事的观点,认为人事在中国的官僚制度中起关键作用。由于家产至上、向上负责、道德约束、非正式关系在中国官僚制度中的重要性,讨论人在制度中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她认为,一方面应从人的行为逻辑起点出发去解释历史行为与过程,重点观察人对制度的应对而非条文本身,以便于将对静态框架的认识转换为对动态结构的把握。另一方面,百姓的生活世界也应成为思考制度的出发点,要重视制度与日常生活,善于从日常的逻辑去理解人。张展副教授以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央与地方的三种关系为例,探讨了“制度中的人是如何钻空子的”这一话题。他发现,当时日本军政各层大多优先完成本层级任务。他认为,在这一情况下,选择融通或能办成事,恪守制度反却办不成事。研讨环节,学者们还就制度与人情等问题做了探讨。

在完成对以上四个主题的研讨之后,本次工作坊进入圆桌讨论环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王奇生教授主持了讨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郭子健助理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张岩副教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淑丽副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郭循春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姜涛助理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宝撰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晓娟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梁馨蕾助理研究员、宁波大学历史系王东讲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梁宸、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郑康奇先后结合个人研究体会就制度史研究这一话题进行发言,王奇生教授、黄道炫教授、江沛教授、李金铮教授、金以林研究员对他们的发言逐一予以回应。最后,王奇生教授对本次工作坊的全部议程进行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此次工作坊的“务虚”性质,希望今后可以适当举办类似形式的学术会议。

供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