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系列讲座”(68):王亚娟副教授主讲“梅洛-庞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还原”

发布者:中外文明交叉科学发布时间:2022-12-05动态浏览次数:22

2022122日,由南开大学哲学院和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共同主办的“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系列讲座第二讲“文明互鉴系列讲座”(68)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的王亚娟副教授主讲,主题为“梅洛-庞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还原”。南开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莫雷教授担任主持人,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谢永康、南开大学哲学院讲师张俊国担任评议人,华中师范大学魏琴老师等百余位听众以线上方式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围绕“梅洛-庞蒂的历史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论题,王亚娟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与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研究基础。王亚娟老师指出,历史问题构成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视域,梅洛-庞蒂是在人类关系的地基上展开二者的融合。梅洛-庞蒂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受社会斗争和政治现实的牵引,革命在历史运动的含混性与两难性则推动梅洛-庞蒂跳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转而参照现象学的还原方法来处理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

其次,王亚娟老师明确了梅洛-庞蒂历史理论的方法与对象。梅洛-庞蒂虽然受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影响,但他并不认同先验现象学基于本质变更对历史先天的阐明,而是把胡塞尔内在主义的还原转变为自然与意识开放关联的深度还原。王亚娟老师指出,现象学还原方法的更新使得梅洛-庞蒂能够对卢卡奇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观予以判摄,并在历史唯物主义关联的相对主义质疑、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张力等问题中,重返马克思的文本中的自然历史过程等问题。

最后,王亚娟老师指出,现象学方法使梅洛-庞蒂同时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和理论的内在张力。马克思用自然历史过程来描述自然存在与社会历史的交织,它既被看作独一无二的过程又充满张力。他在对自然历史过程的还原中发现历史理论重返本体论的必要性。现象学对起源的回问把历史所呈现的人类关系本体论化,肉身概念由此在于历史性概念的深度关联中被提出。梅洛-庞蒂最终通过肉身的可逆性来解释自然生产与历史文化的统一与分化。

在王亚娟老师的报告之后,谢永康老师从梅洛-庞蒂历史理论的现实效应、历史唯物主义关联的西马背景和现象学与辩证法的争论焦点三个方面做出了精彩的评议。首先,谢永康老师在赞同王亚娟老师的理论努力的基础上,同时提出返回本体论的思考对澄清社会政治问题立场有何助益的问题。其次,谢永康老师非常细致地梳理了马尔库塞、阿多诺和哈贝马斯等哲学家的关联讨论,相关素材包含自然历史过程、劳动人、身体-肉身性的意义等,这也为听众很好地补充了梅洛-庞蒂讨论的西马背景。最后,谢永康老师就现象学还原与辩证法之间的矛盾与根本困难做出评述,并引出了直观与中介、还原与否定、描述与行动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张俊国老师从现象学角度与王亚娟老师展开讨论。张俊国老师以生活世界的“内在主义倾向”为例,指出尽管生活世界的超越论维度和交互主体性维度呈现出张力,“单子有窗户”这一论断仍能表明胡塞尔的现象学对彻底的内在主义有批判的态度。就报告关于梅洛-庞蒂与胡塞尔现象学之间关系的梳理,张俊国老师认为胡塞尔现象学本身包含不同的解读路径,并对报告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魏琴老师的评论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上。她对历史需要被还原的动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关梅洛-庞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还原,魏琴老师赞赏王亚娟老师对方法本身的注意。魏琴老师补充,阿多诺很早就关注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批判胡塞尔本质主义方法在历史问题上的限度。最后,魏琴老师对肉身的可逆性机制等问题表达了期待。

参会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吕润生同学提出“人类关系”的超越论嫌疑问题;线上同学还就肉身和身体的关系等主题提出了问题。综合各位老师、同学的问题和意见,王亚娟老师从梅洛-庞蒂与胡塞尔关系、作为现象学方法的直观、肉身的生物学涵义等三个方面做了细致、耐心的回应,同时说明了现象学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工作的深刻性与复杂性。整场讲座气氛热烈,讨论深入,为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供稿:南开大学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