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心资助举办“庆贺埃及学诞生两百年系列讲座”之重点回顾

发布者:中外文明交叉科学发布时间:2022-12-03动态浏览次数:73

为庆贺埃及学诞生两百周年暨发现图唐卡门墓室一百周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荣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于2022年秋季学期资助举办“埃及学诞生两百年系列讲座”,该系列包含四期线上讲座。

第一场主讲人是任教于玛希顿大学国际学院(Mahidol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的教授Roberto Bruno Gozzoli。他的讲座题目是Libyans, Kushite and Saites on the throne of Egypt “利比亚、库什和塞以斯统治下的埃及”。在2022929日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中,Gozzoli教授介绍了在新王国结束后埃及在利比亚、库什和塞以斯王朝统治下出现的新的文化和艺术的特征,主要包括复古倾向即运用埃及古王国和新王国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元素,以及将外来民族传统与埃及模式(Egyptian models)相结合以呈现混合主题。该讲座受到校内外众多师生的欢迎。在提问环节,各校师生踊跃提问并与Gozzoli教授展开学术讨论。很遗憾的是Gozzoli教授在十月中突然因病骤逝,埃及学界痛失了一名优秀的学者,这场讲座也成为他生前最后一场公开的学术活动,藉此十分感谢Gozzoli教授,愿他在天之灵安息,千古!

1013日,本次活动的第二场讲座如期举行,金泽大学的Nozomu Kawai(河合望)教授应邀做了题为Tutankhamun and his times — What New Research has Revealed “图唐卡门(Tutankhamun)和他的时代-最新研究揭示了什么”的学术讲座。

教授首先介绍了图唐卡门的生平事迹:图唐卡门是埃及十八王朝的第十二位国王,在易肯纳顿(Akhenaten)和斯蒙卡雷(Smenkhkara)死后继承王位。他首先让埃及从易肯纳顿的改革中回归正规,将首都由阿玛纳(Amarna)迁回底比斯,禁止阿顿(Aten)崇拜,恢复传统的阿蒙(Amun)信仰。随后又主持了大规模的建造运动,修复了易肯纳顿在位时间被荒废的建筑。这些举动让埃及从动荡中逐步走向稳定。尔后,河合教授依次介绍了图唐卡门时代的重要官员,比如主持国家财政的Maya、担任军事首领的Horemheb、主管皇家祭祀的Ay、普塔神大祭司Ptahemhat-Ty、皇家导师Senqed以及军队指挥官Peraaneheh。河合教授认为,这些官员的形象活跃于当时的文本和图像资料中,打破了埃及只记录法老形象的传统,表明了图唐卡门时期官员势力的崛起和王权的旁落。讲座后,河合教授根据同学们的问题一一给予详细的答覆,讲座圆满结束。

1028日迎来了此系列讲座的第三场,主讲人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蒲慕州教授,其主题为“死后世界的比较:古埃及与中国”。他讲述,不同宗教和文化中,死后世界的观念和处理死亡的方式往往不尽相同。讲座以比较研究的视角,首先分别介绍了古埃及和中国墓葬形制、随葬品、死后存在状态的情况,进而比较了二者死后世界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探讨了死后世界观在二者宗教体系中的地位。

埃及墓葬文献中,对死后世界的态度呈现出乐观与悲观的两极化倾向,“死后得入西方乐园”的宗教慰藉与人们对死亡的纠结之间存在着张力;汉代墓葬文书主要关注“如何满足死者在地下世界的日常需要”以及“如何照顾死者后人的福祉”,并强调死者和生者应该分离,彼此不再相干。

死后世界的建构在埃及宗教中具有关键性地位,“西方乐园”、死后审判等观念的存在支持着埃及社会伦理的运作;不同于埃及,尽管死后世界在秦汉时代的中国社会中是一项重要信仰,但它的存在缺乏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宗教体系的支持。

蒲慕州教授随后提出了一系列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死后世界的观念与宗教文化特质、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

讲座最后,蒲教授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本系列活动的终场讲座在20221111日举行邀请了印地安那大学Stephen Vinson教授为主讲人,主题为Nautical Art in Ancient Egypt “古埃及的船舶艺术”。尼罗河对于古埃及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船舶和航行的题材也常见于古埃及的艺术创作中。Vinson教授对古埃及船只的建造、类型进行了介绍,探讨了船只对于古埃及宗教、生活的具体意义。

讲座首先纵向展示了船只及从旧石器时代到二十世纪的航海题材,充分展示了船舶题材在艺术创作中的广泛性;之后Vinson教授探讨了埃及艺术的本质及其视觉特征,指出埃及图画的平面、二维性特征,表示埃及图画并不是为了复制、模仿现实,而是为了展示出埃及人的理念与信仰而创造,同时图画也表现出了一部分现实状况。

接下来他展示了陶罐、墓葬壁画、刀柄、帆船模型等,对其中包含的船只形象及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实际运用中船只的建造过程,以及船只形象从早王朝至新王国时期的变化,表现出古埃及人制船技巧的高超以及船只应用之广泛。

除了具有实际作用的船只,在古埃及的艺术形式中还有一种“虚拟”的船只类型,这类船只形象存在于古埃及的神明观念中,而并没有对于这类船只具体细节的展示,且这类船只通常以象形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体现了古埃及人对于自然、现实和自身的理解。

讲座最后,Vinson教授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

本系列的四场讲座皆以线上举行,除了南开历史学院师生踊跃参与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高校对埃及学、世界上古史等有兴趣的同好者按时与会,给予最大的支持,热烈的参与讨论,此活动得以圆满落幕。

(供稿:徐詩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