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系列讲座”(65):张玉坤教授谈“社会/军事组织结构与明长城防御体系整体性研究”

发布者:中外文明交叉科学发布时间:2022-11-30动态浏览次数:42

20221128日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做客“数字史学系列讲座第二讲”,会谈《社会/军事组织结构与明长城防御体系整体性研究》一题。讲座由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本场讲座采取线上形式,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余新忠主持,多所高校师生共百余人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主要分为六个部分。首先,张玉坤教授介绍了社会结构的空间化表现——聚落形态,从联系、关系到结构分析了社会结构的形成、从身体-空间与群体空间指明了社会结构的空间化表现,同时阐明了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性。接下来,张玉坤教授从解释“里”字开始,一一说明了城市中的里坊单位、闾里制度、里坊制度与乡里制度。而后,张玉坤教授说明里坊制度与军事体系的关系,通过西周的闾里与军事编制、中国古代的军事编制层次体系的分析指出,里坊制度实际上包含着军事制度,二者是一体的。里坊制度对城乡聚落形态有重要影响,在军事防御体系及其聚落布局上尤为明显。随后,张玉坤教授认为,如今对长城的研究思路应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与层次性,以社会结构为核心;研究方法应涵盖社会军事组织研究、文献研究与现场踏勘;同时应加强现代的研究技术创新,如无人机低空信息技术研发、明长城GIS数据库建设等。继而,张玉坤教授介绍了明代长城防御体系、明长城防御体系时空布局与分镇案例。

最后,张玉坤教授总结,中国长城是一个巨系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长城是一个集军事防御等功能的“秩序带”,是一个反映我国历朝历代军事、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的多层次、立体化、系统性的“综合体”,是一个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举世无双的文化遗产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但不可忽视的是,现在的不少研究也具有中原史观的局限性。